当前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正文
【西电90年•论道终南讲坛第75期】石峁古城:黄帝都邑还是避难场所?

时间:2021-05-11 17:52访问量:

主讲人姓名:周宏伟

讲座地点:信远II区135会议室

讲座时间:5月28日(星期五)9:30

腾讯会议ID:786 871 366

 

主讲人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主编。近年主要从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地理学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课题研究多项,著有《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与示范》《古代西南地理问题新论》《长江流域森林变迁与水土流失》《清代两广农业地理》等多种,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第四纪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第八届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奖二等奖、陕西省第10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一等奖等多项。

讲座主要内容:

陕北高原已发现数千处仰韶晚期至龙山时期的史前聚落遗址,其中包括数十处修建于黄土梁峁上的石城遗址。石城的选址并不便于居民的长期居住生活和生产开展。导致这种选址现象出现并流行的原因主要不是人们推测的区域气候冷干,而是史前陕北高原人地关系的巨大变化。仰韶晚期以降,粟作农业的发展导致人口较快增长,而区域人口过载,加上气候冷干趋势所导致的经常性农业歉收、牲畜不蕃,容易造成区域食物不足。食物不足又会造成区域内外部落之间的紧张关系,进而引发冲突与战争。选择地势险峻的梁峁、山地修建易守难攻的石城作为避难场所,是各部落居民应对区域内外掠夺者的主要办法。部落居民平时的生产生活居所大多位于石城附近的低平河谷或广阔草原。石峁古城是史前石城的重要代表,也属于战时收留附近部落(当《禹贡》“织皮”者)农牧民及其牲畜的避难场所,而不大可能作为某种形式的都邑。随着夏商时代陕北高原先民不断向外迁徙、疏散,人口压力趋于消解,加之气候变得暖宜,战事逐渐减少,作为避难场所的石城自然走向衰落、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