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后,学校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必威BETWAY官网、经济与管理学院等相关专家学者就十九大报告进行了分析解读,西电新闻网将陆续刊登其学习体会文章,以飨读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时代的宣言书和行动指南
■ 必威BETWAY官网哲学系 张斯珉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时代和理论背景
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句话极为精辟地点明了思想理论与时代的密切关系,即任何理论家只有直面自身所处的时代,准确把握其现实状况、主要矛盾和发展趋势,从中提炼出这一时代的精神特质,并加以细致而深刻地理论分析,才能创造出时代所需要的科学理论,回答时代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才能够在人类的思想长河中留下自身的深刻印记。而纵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中国共产党深刻地把握了马克思这一论断的真正含义。自创立以来,我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针对不同时期革命和建设事业所面临的不同问题,积极开展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成果,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保障,也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散发出越来越炫目的真理光芒。可以说,理论创新是使得我们党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思想保障。
以此为背景,我们就能够理解党中央和习总书记对本次大会的重要定位,也能够把握十九大报告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决定性意义。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因此,按照我的理解,十九大报告可以视作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宣言书和行动指南。它向我们指明了直至本世纪中叶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核心发展方略和具体发展途径,并且对我们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的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的时代背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理论来帮助我们认清形势、凝聚力量、坚定信念,并对在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征程上的将要面临的各种问题给予总体性回答,而这正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关注焦点,也是其最为重要的价值。
二、矛盾的转变与理念的转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关切
大会报告共分为十三个部分,在我看来,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报告的第一部分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提出了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认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报告的第二至第四部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的我党历史使命、基本方略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了深入阐述,并进一步将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分成了两个重要阶段,从而回答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系列重大的根本性问题。报告的第五至第十三部分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国防与军队建设、一国两制与维护祖国统一、外交和党的建设等领域全方位地论述了我党在新时代的基本任务和工作重点,为党和国家提供了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行动指南。其中,前两大部分集中了报告中主要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战略,最为引人瞩目。
报告的第一部分充分回顾之前五年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不仅充分肯定了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绩(其中最大的成绩就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而且也客观地指出了工作中仍然存在的各种问题。最重要的是,基于这些成绩和不足,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新时代的突出特征就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现实国情发生重大转变的深刻认识,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们党在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这一主要矛盾进一步被表述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在十九大之前,我们党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判断是一脉相承的,即聚焦于经济领域,聚焦于社会生产力的落后这一长期困扰我国发展的现实国情上。这一认识是准确而深刻的,它是我们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有关理论精确剖析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找出困扰中国发展的症结所在,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方略的生动写照。基于对主要矛盾的判断,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更是进一步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的“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由于有了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判断,我们党才能够在各项工作中突出重点,大力推进我国的经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也才能够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就实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使得国家和民族的面貌在短时间内焕然一新,实现了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已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但同时我们必须要看到,一方面,时代一直在前进,社会一直在发展,在站起来和富起来之后,人民的需要日益广泛和多元化,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文化领域,而是扩展到政治、法治、民生和生态等各个层面。更高的政治参与度、更公平的社会环境、更有保障的生活和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都成为了人民热切企盼的目标,而这些要求单靠经济发展是无法满足的,必须统筹全局,制定新的发展理念来应对人民群众需要的改变。另一方面,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多地强调规模的扩大和速度的加快,在发展动能上偏好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这样的发展模式在短时期内提升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问题,例如经济效益不高,单位GDP能耗较大,创新能力不强,环境污染严重,城乡、区域、行业间发展不平衡以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不够突出等。这说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两方面都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使得主要矛盾本身亦有了重大转变。如何认识这一转变,正确判断中国社会的现状,从而为今后党和国家的发展确立新的起点,就成为了摆在全党面前的重要问题。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全面分析党和国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和在坚持我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与之前的主要矛盾相比,新的主要矛盾对矛盾的两个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从主观上看,在站起来和富起来之后,人民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更多期望,希望未来的生活比现在能上一个新台阶。而且,新的要求将是全方位的: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去年我国按照官方汇率计算的人均GDP是8866美元,而世界银行2015年所划定的高收入国家标准是人均GDP达到12736美元,我国距离这一标准还有3870美元的差距。另外,我国2016年仍有贫困人口4335万,扶贫工作仍然艰巨。这些都意味着我国仍需大力推进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正如报告中所指出的,现阶段人民群众要求日益广泛,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些转变既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升,能够有余力关注到更多的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领域,又说明在这些领域,我们现有的发展状况还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而要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沿着传统的发展之路一成不变的走下去,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对原有的发展模式做出深刻调整。可以说,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表明,虽然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现实和主要矛盾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时代内涵。
从客观方面看,在准确把握了人民群众需求的转变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发展来满足这些新的要求。对此,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成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党对于发展内涵的全新认识,也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强调,原有的粗放型的、资源密集型的、高污染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可持续,因此我们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践行新发展理念,为此出台了供给侧结构改革、创新驱动战略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一大批改革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把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列入了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这表明我党将在今后着力推动由重视数量和速度的传统发展模式向重视质量效能的新发展转变,更加追求集约、高效和环保的经济发展,更加突出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培育一大批高附加值的产业,积极建设创新型国家。同时,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需要,我党今后将推进“五位一体”发展布局,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而在我看来,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意味着,我们党对发展的理解更为深入,对于发展的最终目的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即一切领域的发展都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意涵。
众所周知,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标和基本价值,它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最终要充分地实现人的类本质,彻底解决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而根据唯物史观,在两方面的矛盾中,首先要通过劳动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也就是充分发展生产力,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在人与自然的矛盾得到很大程度解决的背景下,进一步解决人与社会的矛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了发展的新任务。而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总体上已经实现了小康社会,这表明在我国人与自然的矛盾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因而下一步的发展重心自然要转移到解决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正如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此,以人为本的发展正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的集中反映。可以说,对于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判断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是十九大报告中最引人关注的内容,它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对中国社会所做出的重新定位,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于时代课题的深刻反思和理论概括,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基本方略与远景目标
报告的第二至第五部分全面分析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主要思想和基本方略,确立了党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途径。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于积贫积弱而备受欺凌的现实使得一代代仁人志士都以实现民族复兴为最高志向。而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更是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身的使命,矢志不渝地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终于在今天使得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这一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但是,最接近成功的时刻往往也是人们最容易懈怠的时刻,而民族复兴的机遇和民族的气运却是宝贵的,一旦错过将很难再次寻回,为此我们或又将付出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代价,甚至将从根本上影响中华民族的命运。有鉴于此,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醒全党,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我们必须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在我看来,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保障。有了正确的精神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就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彻底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获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在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应具备精神价值之后,报告针对新时代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充分地体现了报告举旗定向的指导性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概括为“八个明确”,即对于新时代发展目标、主要矛盾和发展思想、实现手段、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军队及国防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加强党的建设与领导等八个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领域做出了原则性规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这是我们党又一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做出的新的伟大的理论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阶段取得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我们这样一个过去人口多、底子薄,但经过近七十年的不懈奋斗已使得本民族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的国家当中,在综合国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就在眼前的关键时刻,如何坚定信念、明确目标、排除干扰,继续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新的更加光明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当今时代的首要课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令世界叹服的巨大成就,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这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历史上没有完全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因此,要想破解中国的发展密码,找寻未来的前进方向,我们就一定不能照抄照搬他人的理论和思想,而必须立足于我国现实状况,认真总结自身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坚持以我为主、独立思考的原则,才能创造出能够指导实践的伟大理论,也才能帮助我们看清未来的道路。在这一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正是以对中国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和对中国主要矛盾已发生改变的准确判断为依据,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从而为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确立了基本准则。
在此基础上,报告进一步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点方略,其内容涵盖了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新发展理念、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改善民生、生态保护、总体安全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等领域。可以说,基本方略和新时代思想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套纲举目张、重点突出又层次分明的理论体系,共同构成了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忘初心,团结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在十四点基本方略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我们党对于自身建设的高度重视。习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就必须重视自身建设,特别是党的政治建设。这是因为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发展与建设的根本领导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全体党员的艰苦奋斗和共同努力,如果党自身的建设不到位,不能用强大的理想信念感召党员,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动员党员,严格的党规党纪约束党员,我们的党员就会出现散、软、懒、腐等一系列问题,我们的党组织就必然涣散,无法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那么我们的党就更不可能有战斗力,不可能作为民族的先锋队带领全体人民攻坚克难,赢得新的更大的胜利。而要加强党的建设,则需要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政治建设要求全党与中央高度保持一致,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既是我们党与一切其他政党特别是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也是我们党能够始终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本。思想建设则是主要解决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一个人的三观若不端正,一定会从思想领域外化到具体工作实践当中,从而背弃党员的宗旨和理想信念,沦为两面派。组织建设是保证中央精神能够深入基层、落到实处的关键,健全完整的党组织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都是我党团结群众、战胜困难的法宝,一定要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作风建设则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党员自身的精神境界,是永葆共产党员公仆本色的保障。因此,习总书记始终强调,要把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摆在突出的地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这些要求都指向一个根本目标,即锻造一支有信仰、有灵魂、有本事、有组织的党员队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在确立了党在新时期的核心思想和基本方略之后,报告第五部分为全党指明了从现在直到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为全国各族人民描绘了一幅美好生活的蓝图。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提出的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即2020年、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以及新的“两步走”的战略规划。首先,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党的工作重心在于以党对于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为标准,逐一对照当前的工作现状,找出短板和不足并着力加以解决。这说明在党中央看来,近三年的工作关键在于切实推动我国由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不落下任何一名群众,不忽视任何一个领域,因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等工作就成为了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党的工作的重点领域。
其次,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它要求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懈奋斗的作风,戒骄戒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第三,报告将我国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奋斗历程以2035年为界,又分为了两个阶段,这是一个全新的理论表述,与之相伴的是报告首次提出了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这一论述既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又将长远要求划分成时间跨度相对较短,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期待性的具体步骤,可以使得我们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总而言之,十九大报告是我党面向时代、面向现实,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事关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形成的理论结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时代的宣言书和行动指南。它必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对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起到充分的指导作用,也必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